-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經(jīng)典]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教案2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應(yīng)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教案1
【教學內(nèi)容】
除法的初步認識,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guān)系。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jù)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發(fā)現(xiàn)法,問題教學法,研究性學習,小組合作等方法。
情感與態(tài)度:
1.結(jié)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除法的含義,用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課本插圖。
【課時按排】
本單元可用13課時進行教學。
除法的初步認識…………………………………… 6課時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 4課時左右
1.除法的初步認識
(1)平均分(一)
【教學內(nèi)容】12頁—14頁例1、例2 做一做練習三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勢力和活動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tài)度:讓學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會平均分,提高動手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準備】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12塊糖.每個學生實物卡片.三角形.圓形學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課題:
教師:最近我們五小二年級一班要組織一次春游活動,我們幫他們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嗎?
請小組長來領(lǐng)要分的物品,(每個小組12塊糖)
請學生試著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滿意。
學生先在小組中分,再請學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結(jié)果。
多請幾個小組,說說自己分的結(jié)果,預計都是每人分得3塊糖.
教師:這樣分大家都滿意嗎?為什么?
教師揭示課題:像這樣把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地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索:
。ㄒ唬┓忠环
1、每個小組8張面包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jié)果。
2、每個小組4張桔子的實物卡片,學生用卡片在小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jié)果。
3、每個同學用自己手中的學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請學生展示分的過程,說說分的結(jié)果。
。ǘ┱乙徽
想想生活中什么時候要平均分?是怎樣分的?
先在小組里說說,再指名說。
。ㄈ┻B一連、圈一圈
把10條魚平均分在2個漁缸里,請學生連一連或圈一圈,
說說分的結(jié)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說說你怎樣分的。
2、練習三1~3
第1題:給每個花瓶里插上花,應(yīng)該怎么插?如果要求每個花瓶里插上同樣多的花,又應(yīng)該怎么插?插幾枝?
四、總結(jié)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教案2
教材解讀: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表內(nèi)除法(一)”中的第二節(jié)“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已經(jīng)安排了“平均分”的教學,每個學生都經(jīng)歷并掌握了“平均分”的具體操作過程,充分體驗了“平均分”的意義。因此,“除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jié)果(符號表征),并理解除法的含義,為以后進一步學習相關(guān)的除法知識奠定基礎(chǔ)。教材安排了例4和例5兩個例題,例4是結(jié)合平均分中等分的情況教學除法的含義,例5是結(jié)合平均分的包含情況進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的教學。本節(jié)課將例4和例5進行整合教學,通過對比兩個例題的異同點,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兩種平均分都能用除法算式表示,進一步加深了對除法含義的認識與理解。
學情分析:
表內(nèi)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chǔ),“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而除法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chǔ)上的。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通過分東西進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對等分的含義也有比較明確的認識。認識除法的過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兩種情況的操作過程及結(jié)果用算式表示出來的數(shù)學化過程,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教學目標:
1. 結(jié)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除法含義,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稱。
2. 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等數(shù)學活動,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初步理解除法含義,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稱。
2.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引: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老師帶大家到動物世界游一游,一起幫小動物們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ㄒ唬┬率诶4
1.出示情境圖,提取信息和問題。
問:你獲取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需要解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回答,師板書: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 )個。
2.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
。1)擺一擺,分一分,并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分的。
。2)匯報交流:指名學生邊擺貼邊說分的過程和結(jié)果,生集體把題目補充完整,師板書:3。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設(shè)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yīng)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chǔ)。】
3.嘗試用符號或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
問:你能用符號或算式表示剛才(指例4)平均分的過程嗎?
生嘗試在學習單的反面記錄下來。
全班反饋:
學生介紹這兩幅圖的含義。
小結(jié):雖然這兩幅圖的畫法不同,但是表示的含義是相同的。
預設(shè)3: 3×4=12
學生說想法。(想到了三四十二。)師跟進:這道算式能解決每盤放幾個嗎?
預設(shè)4: 12÷4=3
學生說想法。(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3個。)
【設(shè)計意圖:學生通過進行圖或算式的表征再創(chuàng)造過程,感受符號的簡潔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在不斷的交流比較中,突出算式表達的含義!
4.認識除法算式。
。1)師板書除法算式:12÷4=3。
。2)介紹除號。
介紹這道算式中新的運算符號--除號,并板書:除號。
介紹除號的寫法:除號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所以我們寫除號時,先畫一條短橫線,然后上下各畫一點,注意:圓點要對齊!
學生集體書空一遍。
(3)學讀除法算式并說說除法的含義。
學讀除法算式,生讀,師板書:讀作:12除以4等于3。
說說除法的含義。問:這道算式表示什么含義?(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里,每盤放3個。)
5.揭示課題
師: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這樣平均分的過程,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表示,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這種新的運算方法--除法。揭題并板書:除法。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經(jīng)歷除法的建構(gòu)過程,感受學習除法的價值。通過明確算式中的數(shù)與平均分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強化對除法含義的理解。通過相關(guān)數(shù)學文化的滲透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含義,增強學習除法的興趣!
6.試一試。
。1)出示題目:
(2)學生思考。
。3)反饋:學生口答除法算式并說說算式的含義。(把12竹筍平均分成2份,每份(6)個。12÷2=6)
7.做一做。(分一分,填一填。)
。1)學生在學習單上獨立完成。
。2)投影反饋:校對答案;讀算式并說含義;對比這兩小題的異同點。
【設(shè)計意圖:在引入除法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lǐng)悟除法意義!
(二)新授例5
1.出示情境圖,提取信息和問題。
問:你獲取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需要解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回答,師板書: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 )盤。
2.圈一圈,填一填,說一說。
學生在學習單第2題中獨立完成。
反饋并板書: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20÷4=5。
生讀一讀算式并說說算式的含義。(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
小結(jié):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這樣平均分的過程,我們也可以用除法表示。
3.介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
師:除法算式和加減法一樣,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稱,你知道它們都叫什么嗎?(20是被除數(shù),4是除數(shù),5是商。)生答,師板書: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說一說12÷4=3的各部分名稱。
小結(jié):除號的前面都叫被除數(shù),表示要分的總數(shù)。除號的后面叫除數(shù),表示你是怎么分的,等號的后面叫商,表示分得的結(jié)果。
【設(shè)計意圖:以動手操作和語言描述為基礎(chǔ),突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jié)果與除法算式中各數(shù)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同時結(jié)合例4、例5中的兩個算式,介紹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4.通過例4、例5的對比,體會平均分的兩種含義。
。1)借助板書,說說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2)小結(jié):不管求每份是多少,還是求平均分成幾份,都包含了平均分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表示。
【設(shè)計意圖:通過對比兩個例題的異同點,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兩種平均分都能用除法算式表示,進一步加深了對除法含義的認識與理解。】
5.做一做。(分一分、填一填。)
反饋:借助投影反饋。說說除法算式的含義各部分的.名稱。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用圈一圈的方式,得到平均分的結(jié)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結(jié)果,便于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同時加深對除法算式各部分含義的理解!
三、綜合練習
。ㄒ唬┻x擇題。(兩種除法的對比)
A.10÷5=2 B.10÷2=5
學生獨立思考,集體出手勢選擇。指名學生說想法。
2.
A. 20÷5=4 B.20÷4=5
學生獨立思考,集體出手勢選擇。指名學生說想法。
【設(shè)計意圖:通過對比,使學生更加明確兩種平均分情況和除法的關(guān)系,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簡潔地數(shù)學語言進行表述的能力!
。ǘ┤の读惺。
山上一群牛,低頭吃青草,腿有十六條,請問牛幾頭?
1.四人小組交流。
2.反饋:先說答案,再列除法算式,并說說算式中的兩個4分別表示什么含義。
【設(shè)計意圖:通過豐富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比較除法算式中兩個“4”的不同含義,進一步鞏固對除法含義的理解!
四、全課總結(jié)
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師根據(jù)生的回答簡單提煉。
五、課堂作業(yè)
完成數(shù)學書P16,第6題。
寫出除法算式。
生在書上獨立完成。
集體反饋:
小熊卡片上的題:讓學生說說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熊貓卡片和兔子卡片上的題:讓學生說說算式的含義。
小豬卡片上的題:讓學生齊讀算式。
【設(shè)計意圖:以文字敘述的方式對所學的除法知識進行鞏固,包括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的讀法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板書設(shè)計: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2-07
《第二單元-用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教案04-12
小學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口算除法》教案模板四篇05-07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除法教案11-01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二單元《東南西北》教案05-02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