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P7071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口算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
2、在具體情境中應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于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掛圖,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圖中的兩位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jù)搜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自主探究
談話: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問題,現(xiàn)在我們先來一起解決其中的兩個問題。
1、解決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問題
、艈枺呵笮∨⒁芏嗌倜自鯓恿惺?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算式。
⑵談話: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怎樣計算4002,結果是多少?再在小組里交流。
、前嗉壗涣鳌
談話:誰來給同學們說一說你是怎么計算的?
學生說出算法,教師板書。
2、嘗試解決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問題
、艈枺涸鯓恿惺?
、普勗挘赫埻瑢W們自己算一算,結果是多少?
、切〗M討論交流算法。
⑷班級交流,總結算法。
3、小結,問:觀察上面兩題的乘數(sh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揭示課題。
三、組織練習
1、想想做做1
先讓學生一組一組地算,再比較每組中兩道題算法上的聯(lián)系,從而促進算法的有效遷移。
2、想想做做2
教師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動卡片,學生搶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一說每組的`三道題之間的聯(lián)系。
4、想想做做4
引導觀察圖意,搜集信息,明確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5、想想做做5
出示圖畫,引導搜集信息,明確要求問題。
問:沿著四周走一圈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班級交流評講。
6、想想做做6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中插圖,搜集圖中的信息。
獨立思考,解答題目。
小組交流后指名匯報,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全課總結
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又是怎樣學道這些新知識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不退位減法的口算,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正確地口算幾千幾百減幾千幾百的不退位減法。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技能。
4、培養(yǎng)良好的檢驗習慣。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一組3道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結:上面兩題是下面這道題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過程。
二、引入
1、根據(jù)下面有聯(lián)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題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轉化成口算過程
86-30=56
56-4=
3、試一試
8600-3400=
想:869個百-349個百
= 個百
=
4、小結
三、課堂練習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談談上下兩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計算
4、找朋友
5、綜合練習
四、課堂作業(yè)
見課堂作業(yè)本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fā)現(xiàn)并總結商的變化規(guī)律。
2、會靈活運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
3、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數(shù)學結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引導學生思考發(fā)現(xiàn)商的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靈活運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習慣。
重點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并總結商的變化規(guī)律。
難點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并總結商的變化規(guī)律。
教具圖片
教學過程
教師導學
一、故事導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個桃子分2天吃完,16個桃子分4天吃完,32個桃子分8天吃完,64個桃子分16天吃完。(將數(shù)字板書在黑板上)
2、提問:老猴子運用了什么知識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問:觀察數(shù)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學生說方法,教師板書。
8÷2=4
16÷4=4
32÷8=4
64÷16=4
2、我們分別用第2、3、4式與第1個算式進行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分別都乘以一個相同的數(shù)。(擴大)
3、教師帶領學生分別比較。
4、提問:誰能給我們總結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學生討論,并發(fā)現(xiàn):
在除法里,被除數(shù)、除數(shù)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商不變。(教師板書)
6、提問:為什么說是“同時”,“相同”?可以舉例子來證明
7、我們分別用第1、2、3式與第4個算式進行比較,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分別都除以一個相同的數(shù)。(縮小)
8、通過觀察,誰能再給我們總結一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數(shù)、除數(shù)同時擴大(或縮。┫嗤谋稊(shù),商不變。
板書課題:商的變化規(guī)律
三、總結:
提問: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了除法里有商的變化規(guī)律,那么誰能說說你覺得這個規(guī)律需要我們注意的有哪些?
你們看我這樣寫對嗎?為什么?
48÷12=(48×0)÷(12×0)
讓學生判斷。
四、鞏固練習:書P87“做一做”
五、總結
在運用商的變化規(guī)律時,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時”,“相同”。)
六、作業(yè):練習十七第6題、9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46—49頁,信息窗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薄⑼ㄟ^動手實踐、交流等活動,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能估算、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滲透數(shù)學學習方法,為今后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场⑼ㄟ^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薄⒊醪嚼斫忾L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動畫)
(森林里要召開運動會。)大象說:“6月1日咱們森林里的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森林里的動物這么多,得找一塊寬敞的草地當作運動場。你們誰知道哪有這樣的草地呀?”
小猴急忙說:在森林南面有一塊長方形草地,可大了。咱們就去那兒吧!”
小兔說:“在森林北面有一塊正方形草地,比南面的那塊草地大多了,”
小猴和小兔爭得面紅耳赤,大象和其它小動物都沒了主意。
大象說:“到底哪一塊草地的面積大呀!我們該選哪一塊草地呀!誰能幫幫我們啊!”
教師:誰能幫助小動物們解決這一難題呀?
。ㄓ1平方米的面積單位去擺,測量、計算出這兩塊草地的面積,再比較一下就能知道哪一塊草地的面積大了。)
教師: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但是你們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太麻煩。┰跀[面積單位進行測量的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一個計算長方形面積的簡便算法,你想知道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希望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幫助小動物們解決問題。
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板題)下面我們就來驗證一下這種方法是否正確。
板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授
活動一:
1.長方形的面積計算。
師:這里有一個長方形,請你動動腦筋,計算出它的面積。
學生操作:用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著長邊擺滿,再沿著寬邊擺滿,再用每排的個數(shù)×排數(shù)就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演示:長擺5個面積單位,寬擺3個面積單位
師:誰愿意匯報一下你觀察、計算的結果?(媒體演示)
要求說出: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沿著長邊擺()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排就是()平方厘米。
*沿著寬邊擺()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就有()排。
2、填題卡
每 排 的 個數(shù)排 數(shù)面積(平方厘米)
圖1
圖2
圖3
匯報結果。
教師:知道每排的個數(shù)和排數(shù),就能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通常我們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時候用長乘以寬。即: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活動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1、有一個長9分米,寬6分米的長方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這個長方形的長減少1分米,寬不變。那么現(xiàn)在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如果長再繼續(xù)減少,減少到6分米,寬不變。這時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③怎樣求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呢?
6×6=36(平方分米)
*觀察這個長方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是一個正方形)
*怎樣求正方形的面積呢?(邊長×邊長)
*為什么?
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寬也就是邊長×邊長。
、軞w納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誰能概括一下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課堂: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課堂練習設計: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面積單位間的換算。2對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掌握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并能進行簡單換算。
。.通過學生的猜想、驗證等方法,出面積單位的換算關系。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得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能靈活換算面積單位、解決面積問題。
教學過程:
。ā┰谔骄棵娣e單位之間的進率時,應從情境圖中的掛毯入手,讓學生動筆算一算
對學生計算時幾種不同的情況分別進行板書
(1)10*10=100(平方分米)
。2)10分米=1米1*1=1(平方米)
(3)10分米=100厘米100*100=10000(平方厘米)讓同學們小組討論:同學們出現(xiàn)了不同的計算方法,最后的結果怎么不相等那?這些面積單位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那?得出結論: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重點讓學生說明為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ǘ┰谠O計練習題時,應考慮以下幾種題型
1自主練習第五題。學生獨立進行單位的換算,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確單位間換算的方法
2自主練習第七題。學生弄懂題意,然后自主解決問題
3拓展練習
。1)學校用50塊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地轉鋪好了一個水池的底面,這個水池底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2)一張正方形的紙片長8厘米,寬6厘米,從這個長方形中減去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首先讓學生討論,怎樣剪去才能使正方形的面積最大?剩下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3)如果長和寬都是整數(shù),圍城面積是36平方厘米的圖形有幾種圍法?算一算添在表中
長(CM)
寬(CM)
面積
此題的設計,即可鞏固前面學習的面積計算的知識,又可以滲透面積和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獨立設計,引導學生體會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在填表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其中的規(guī)律,當長方形的面積不變,他的長越大,寬就越小,長越小,寬就越大。
課堂:
課堂練習設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的小學生活,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習的習慣和常規(guī)。但孩子們由于存在著心理特征及思維發(fā)展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少數(shù)同學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有待于今后積極引導,讓他們達到學段目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領域,八個單元。
1、數(shù)與代數(shù):a主要學習一位數(shù)乘(除)多位數(shù)的口算、筆算。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探索一位數(shù)乘(除)多位數(shù)的口算、筆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會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兩步運算。b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了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c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時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a學習根據(jù)指令搭立體圖形,并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b學習周長的概念,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統(tǒng)計與概率:學習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xiàn)實性、趣味性,呈現(xiàn)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交通與數(shù)學時間與數(shù)學(一)時間與數(shù)學(二)四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這一階段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主要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學習數(shù)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lián)系,探索規(guī)律。
4、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數(shù)學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yōu)輔差工作,特別是后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四、教學進度表
周次 | 日 期 | 教 學 內 容 | 課時 | 備注 |
1 | 8.149.5 | 乘除法 | 4 | |
2 | 9.69.12 | 乘除法 | 4 | 教師節(jié) |
3 | 9.139.19 | 觀察物體 | 4 | |
4 | 9.209.26 | 觀察物體千克、克、噸 | 3 | 中秋節(jié) |
5 | 9.2710.3 | 千克、克、噸 | 2 | 國慶節(jié) |
6 | 10.410.10 | 千克、克、噸 | 3 | 國慶節(jié) |
7 | 10.1110.17 | 搭配中的學問、乘法 | 4 | |
8 | 10.1810.24 | 乘法 | 4 | |
9 | 10.2510.31 | 乘法 | 4 | |
10 | 11.111.7 | 周長 | 4 | |
11 | 11.811.14 | 周長、期中測評 | 4 | |
12 | 11.1511.21 | 交通與數(shù)學、除法 | 4 | |
13 | 11.2211.28 | 除法 | 4 | |
14 | 11.2912.5 | 除法 | 4 | |
15 | 12.612.12 | 除法、年、月、日 | 4 | |
16 | 12.1312.19 | 時間與數(shù)學 | 4 | |
17 | 12.20xx.26 | 整理與復習 | 4 | |
18 | 12.27元.2 | 可能性 | 3 | 元旦 |
19 | 元.3元.9 | 生活中的推理、總復習 | 4 | |
20 | 元.10元.16 | 期末檢測 |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謝謝大家閱讀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學計劃 !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發(fā)展從情境圖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二、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加減混合運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老師讓你們回家做了一個家庭理財調查,你們都調查好了嗎?
。ㄇ耙惶彀l(fā)給學生如下的調查表。)
。ㄔu析 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做這個調查要干什么”引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極大關注,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生:調查好了。
師:誰把自己調查的情況說給大家聽聽。
生1:**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費是10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4000元的電腦。
生2:**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費是12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費是900元,計劃購買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調。
師:這幾個同學們做的調查非常好!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交流一下你的調查,好嗎?
。ㄐ〗M交流。)
師:有一個叫小剛的同學也回家做了一個調查,你們想知道嗎?
生:想。
(二)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ㄆ聊伙@示:小剛的媽媽說:“我的收入是632元!毙偟陌职终f:“我的收入是786元!毙偟膵寢屨f:“我們家每月的生活費是980元!保
師:看到這里,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生1:小剛的爸爸比媽媽多收入多少錢?
生2:他們共收入多少錢?
生3:小剛家每月還剩多少錢?
師:你能估算出小剛家每月大約節(jié)余多少錢嗎?小組討論后,自己解答。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你的估算結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對,786元接近800元,應該是600+800-1000=400(元)。
師:哪位同學的結果更接近精確結果?
生:第2位同學。
師:同學們這么快就估算出來了,那么你們能實際算出小剛家每月可以節(jié)余多少元嗎?請同學們做在練習本上。
(找一生說答案,全班訂正。師板書: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師:小剛家也有一個計劃。你們想知道嗎?
。ǹ雌聊唬盒偟膵寢屨f:“我想用節(jié)余的錢買一臺價格是960元的洗衣機,幫媽媽算一算,需要攢幾個月?”小剛做思考狀。)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助小剛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能。
。ㄔu析課件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好勝心很強,對幫助小剛解決問題個個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積極思考的狀態(tài)中。)
師: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機的價錢減去一個月的節(jié)余,還缺522元,再減去一個月的節(jié)余,還缺84元,因此需要攢3個月。
。惺剑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2:我們組是這樣想的,兩個月的節(jié)余是876元,要買一臺洗衣機是960元,還少84元,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攢3個月。)
生3:我們組的想法和第二個同學說得差不多,先求出兩個月的節(jié)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攢3個月。)
生4:我們組的想法是先求出兩個月的節(jié)余,是876元,買洗衣機還不夠,再加一個月的節(jié)余是1314元,這就足夠了,因此要攢3個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攢3個月。)
師:通過討論,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決了問題,看看小剛說什么?
。ㄆ聊伙@示:小剛高興地說:“謝謝同學們幫我解決了問題,你們的好方法我已經學會了。再見!保
(評析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初衷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參與,課堂氣氛熱烈。由于每個人的思維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
(三)理解應用
師:老師也為同學們的聰明才智感到高興,現(xiàn)在你就是你們家的小管家,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購買計劃中的商品,用每月節(jié)余的錢,需要攢幾個月。數(shù)據(jù)多的同學可用計算器幫忙,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小組成員或老師幫忙。
。ㄔu析此環(huán)節(jié)旨在鞏固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如果單純地出一道題,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但讓他們計算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了。另外,可以讓學生使用計算器,他們感到很高興,繼續(xù)保持高漲的學習激情。)
(四)回顧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同學們用很多的方法幫助小剛解答了問題,同時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財計劃,并掌握了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同學們的課上得非常好。
四、教學反思
課前,我先讓學生回家做一個調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起對本節(jié)課的極大關注。課堂上,學生精神高度集中,為下一步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幫小剛解決問題時,學生情緒高漲,因為這就是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只是平日從不參與,這次讓他們自己當“管家”,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就激發(fā)出來了。課堂上,小組討論氣氛熱烈,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讓我為之一振。由于取材于生活,學生感到很熟悉,因此表達起來非常流暢,把一個理財計劃說得井井有條。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 的知識,相信將會令他們終身難忘。這節(jié)課,我感到學生在學習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中,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因為問題情境很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生體會到了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并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我自己認為這節(jié)課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目的,但由于學生的差異,個別學生的思考速度跟不上小組的討論,因此就干脆放棄。另外,雖然在課前,我強調是近幾個月內的計劃,有些學生在計算時才知道要攢8~9個月,這樣在計算時就耽誤了時間。
通過反思,提醒我在今后備課中要關注每個細節(jié),努力提高自身教學以及處理事件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更上一層樓。
五、案例點評
本課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適當?shù)慕鉀Q問題的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創(chuàng)設“買洗衣機”的情境,緊密聯(lián)系了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感到非常熟悉、親切。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家庭的“理財”計劃中,使學生在理財?shù)倪^程中,探索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使他們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百以內加減法已經為學生萬以內加減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本節(jié)課,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學生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本節(jié)課還注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了熱情的幫助,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中在充分讓學生合作探討的同時,要注意合理搭配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把握住重點內容進行教學。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高山鎮(zhèn)奮進礦校:谷旭晶
一、教學內容:《年、月、日》。
二、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時間單位“年、月、日”的有關知識。
2.通過觀察討論、自學課本、實踐探索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結合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獲得較長時間觀念,即年、月、日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其中發(fā)現(xiàn)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
1、教法: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采取“引導--探索--發(fā)展”這一教學模式并利用計算機課件輔助本節(jié)課的教學。
計算機課件以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采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 更完美地體現(xiàn)。另外,電腦軟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將教師的思路和策略以軟件的形式來體現(xiàn),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是電化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還處在發(fā)展中,同時我希望通過這堂課拋磚引玉,促進電化教學的發(fā)展。
2、學法:
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創(chuàng)造疑問,學生想辦法解決疑問,通過教師的啟發(fā)點撥,學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隨時對所學知識產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決疑問的方式,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過教師的點撥得到發(fā)揮。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中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 :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歌曲導入 )
課件出示過生日的'場景音樂動畫(生日歌伴隨Flash動畫)。通過提問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嗎?引出課題并板書。
<二>、自主探究:
1、尋求年、月、日形成的原因。
2、認識年歷
這是一張20xx年年歷卡,這年歷卡里有許多關于“年、月、日”的知識,請同學從年歷中尋找思考題的答案。(出示問題,分組探究。)
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shù)都相同嗎?有幾種情況?
一年中有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
說明:我們把有31天的那個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個月叫小月,二月是個特殊的月份。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3、記住大月、小月
哪個月是31天?哪個月是30天?怎樣記住一年的大月、小月?
(1)左拳記憶法
課本上介紹一種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數(shù)。怎樣數(shù)呢?請同學們打開書45頁,
看下面的一段話:“可以像┄┄”(老師組織,指導學生邊看書邊數(shù))。投影出示左拳圖,指著左拳圖,帶著學生一起數(shù)。
鞏固提問: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個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個月有多少天?哪個月除外?
。2)兒歌記憶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帶領學生讀兒歌。
6、師生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年月日, 提醒學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時間,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7、出示練習題讓生完成。
8、出示課堂檢測,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三>、布置作業(yè):課本46
頁第4題.
板書設計 :
年 月 日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生主動討論和交流。
2、 對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
3、 連加、 連減、 加減混合以及相應的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進行整理和復習。
4、通過整理和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整理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熟練程度。
難點:理解算理
教學準備:
學生:布置學生課前回顧本單元知識
教師: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教學過程設計
1、 回顧
小朋友,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來復習這個單元的知識。你們知道這個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嗎?
請和你小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并把它寫在題卡上。
2、 整理和復習
。1)小朋友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小組的成果展示。
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那么現(xiàn)在我們來給我們的學習過程排排序,誰還記得我們是先學什么。再學什么?
為什么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知識要點。
。2)分類復習
、傩∨笥褌兌颊淼暮苋妫械男〗M補充的也非常,接下來,我們就先來看看筆算加減法。剛才有小朋友提到筆算加減法分為進位加,不進位加;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誰能分別編一道?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那你們會計算嗎?指名上臺板演。
校對時提問:
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減法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們都說的很好,那在我們計算時你還有什么特別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嗎?
、诮酉聛碜屛覀円黄鹱鲆蛔。比一比,看哪位小朋友是個合格的小計算家。
、鄹腻e。
3、 應用拓展 解決問題
。1)課件分步出示
瞧,這有幾位小朋友正在和小雞們玩呢。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知道怎么列式嗎?
如果條件換成“小雞比母雞少7只”,怎么列式?
。2)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多少歲?要求學生列式進行計算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小組討論。
4、 總結
小朋友,這節(jié)課你感覺怎么樣?學得開心嗎?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p8~p9
教學目標:
1.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培養(yǎng)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與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2.會應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乘法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義,能夠列出乘法版式進行計算,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體驗、比較和區(qū)分似“3個6”和“6個3”的不同含義。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數(shù)一數(shù)與乘法”的第4節(jié)課(第8頁至第9頁),結合“動物聚會”的童話情境,發(fā)展學生提出并解決生活中乘法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應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大森林里住著很多可愛的小動物,這一天,它們舉行了一次盛大的聚會,小動物們帶來許多好吃的。同時它們還想用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小朋友們愿意參加嗎?(課題)
二、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師:說一說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生:圖上有幾只小鳥前來參加聚會?師: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圖上有9只小鳥。我是用加法計算的,3+3+3=9(只)。
生:我是用乘法計算的,3×3=9(只)。每根樹枝上有3只小鳥,有3根樹枝,求一共有幾只小鳥,也就是求3個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計算。
師:猴子一共端來多少個桃子?
6+6+6=18(個) 6×3=18(個)
生:圖上一共有多少個胡蘿卜?一共有多少個松果?
生:一共有12個胡蘿卜,15個松果。
師: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看了一幅圖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而且解決了。誰能說說乘法和加法的關系是什么?
師:乘法是加法的簡便運算。
三、鞏固應用。
1.連一連。(理解6個3和3個6所表示意義的不同,干擾信息:6+3,強調3個6和6個3)
注意:弄清題意,再連線。
2.說一說。
結合不同的情境,解釋同一個算式2×3的意義。(2個3和3個2的意義,在不同情境中表示的意義不同。)
3.擺一擺。(一個算是可表示兩種意義。)
教師先出示乘法算式3×2,讓學生說一說它表示幾個幾。
3×2表示2個3或 3個2。
(○○○ ○○○)(○○ ○○ ○○)
4.每樣東西各買多少個:(提出問題——列式——含義)
生: 16個胡蘿卜,因為4+4+4+4=16或4×4=16(個)。
生: 12根香蕉,因為5+7=12(個)。
作業(yè):p9實踐活動: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
板書設計:
動物聚會
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3×3=9(只)
教學反思:
1.學習內容的選擇上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出發(fā),選擇一些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素材,有意識地讓學生將現(xiàn)實問題數(shù)學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深深地體驗到學好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動腦去想,動手去做,動口去說,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學生還通過擺一擺、畫一畫等動手活動積累直接經驗,并在操作中思考,在動手中創(chuàng)新,在活動中體驗獲得知識的'喜悅。
案例點評:
1.呈現(xiàn)“動物聚會”的主題情境后,首先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選擇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出數(shù)學問題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數(shù)學問題有自己的結構,它是由已知條件與求解目標兩個部分組成的,如“圖上有3根樹枝,每根樹枝上都停著3只小鳥,一共有幾只小鳥來參加聚會”才是對“動物聚會”情境中隱含的一個數(shù)學問題的完整描述。本節(jié)課教師與學生在提出數(shù)學問題時,都忽視了描述數(shù)學問題的重要部分――已知條件。也許他們以為在描述情境問題時,已知條件可以省略,因為它在圖中是明擺著的。其實,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本質就是建立具體情境中一些已知數(shù)學信息與一個未知(可知)數(shù)學信息之間的對應關系,描述數(shù)學問題是揭示這個關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數(shù)學問題意識的重要過程。
2.本節(jié)課在解決問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還帶有“集體作業(yè)”的傾向,即一個學生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后,老師就問“誰能解決這個問題”,于是一個學生站起來接受挑戰(zhàn),另一個學生站起來補充,他們順利地把問題解決了,就以為全班同學都會了。蘇霍姆林斯基尖銳地提出,這種“集體作業(yè)”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課堂教學表面順利的假象,其實對于多數(shù)學生來說并沒有獲得獨立解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比較好的做法是,對學生相繼提出的每一個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都讓其他學生接受挑戰(zhàn),在草稿本上各自嘗試列式解答;最后再組織小組討論、交流、反饋、訂正。
3.實踐活動是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的一個亮點,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得到了較好的落實,學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并與同伴說一說”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這個實踐活動如果提前布置,讓學生課前做些小調查,寫成一篇數(shù)學日記,再到課堂上進行匯報交流,可能學生受益的面會更大些,體會將更深刻些。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8-14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9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