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aⅴ,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日韩在线第三页,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久久精品不卡毛片,国产精品无套,亚洲性图一区二区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5-06-12 08:56:01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 89,90頁。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含義,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

  3.能運用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

  2.揭示課題。

 。1)提問:猜猜今天我們研究什么?

  分數加減法

 。2)出示課題:分數加減法

 。3)提問:這些算式都一樣嗎? 你能給它們分類嗎?哪一類比較好做?

 。4)補充課題:同分母

  二、探究新知

  1.提問:誰知道它們都等于怎么計算?這節(jié)課大家一起來研究: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出示課本第89頁教學例題1。

 。1)課件呈現情境圖。(見課本第89頁)

  (2)提出問題。

  師:爸爸和媽媽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3)四人小組討論,學生自主探索用什么方法可以證明?

  a.你是怎么想的?

  b.計算的結果是多少?

 。4)匯報探索結果。

  a.求兩個數的和是多少,應該用加法。

  b.1/8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含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3/8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它含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一共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

  c.課件顯示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d.對于這樣的計算結果,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5)歸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板書: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3.出示課本第90頁教學例題2,課件呈現情境圖。

  師:爸爸和媽媽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1)怎樣列式

 。2)3/8和1/8能直接相加減嗎?為什么?

 。3)獨立完成計算過程

  (4)對于它們的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

  4.你能用自己的話來總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嗎?

  補充板書: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5.自己隨意找兩個分母相同的分數,組成一道加法算式或者減法算式,先計算再說說你的計算過程和想法。

  三、鞏固練習

  1.下面的計算對嗎?請把錯的改正過來。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反饋方式:讓學生小組內交流意見,對有疑問的提出來,集體分析。

  2.神機妙算 對又巧。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3.解決問題我能行。

  小麗計劃一天練習寫30個毛筆字,實際上午完成了計

  劃的十五分之七,下午完成了計劃的十五分之十一,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并解答出來。

  反饋方式:學生分組作完后,指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補充。

  4.提高練習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設計(

  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研究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作業(yè):課本P90做一做1、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自己喜愛的情境學習數據整理,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經歷數據整理的過程,學習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能從中獲得簡單統(tǒng)計的結果.

  3、能進行有序觀察和有條理的思考,體驗與同伴的合作.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激發(fā)興趣

  1、(出示一張本班小朋友生活照片)瞧!這是誰?我了解到今天是他的生日,我們?yōu)樗诎嗌线^生日,你們說好嗎?老師祝他學習進步,健康快樂地成長!同學們,把你們祝福的話語送給他,好嗎?(問過生日的小朋友)你想對大家說什么?

  2、(出示生日蛋糕圖片)多漂亮的生日蛋糕,讓我們?yōu)樗崭瑁ㄕ埿逢犐蟻戆樽啵?/p>

  [評析:將教材中為大象過生日的情境改成為本班的小朋友過生日,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融洽同學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主動探索 體會領悟

  1、小朋友,剛才的樂器伴奏很好聽,我想清楚的知道每種樂器有多少,你們有什么辦法嗎?(讓小朋友親身體會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

  [評析:在過生日的過程中,通過樂隊的伴奏活動,再現學生在生活中已初步掌握的分類方法,為學生經歷統(tǒng)計過程,掌握初步的統(tǒng)計方法奠定基礎。]

  2、(出示小動物圖片)老師知道小朋友最喜歡小動物了,今天我特地請了許多小動物來。你們看看他們是誰?瞧,小動物們帶著鮮花一起來祝賀某某小朋友生日快樂。你們高興嗎?

  3、看見這么多小動物,你們想知道什么?

  4、有什么好辦法能知道這些問題呢?

  5、小朋友說的很好,我們可以把他們分一分,排一排,再數一數。老師在每組都放了一張紙,想請大家小組合作來完成.這么多小動物,怎樣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 先在小組討論. (學生匯報,老師引導分工)請每組分工合作,把圖上的小動物整理出來,貼在紙上。

  6、(每小組的圖展示在黑板上)我們來看一看,你覺得哪組理的最好?為什么?(表揚分工合作好的小組)

  [評析:合作學習是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初步的合作能力。]

  7、(屏幕出示象形統(tǒng)計圖)請大家討論一下,經過整理,你知道了什么?

  8、瞧!理一理后我們能知道這么多問題!(出示兩幅圖比較)和前面的圖比較一下,哪一幅圖使我們看問題看得更清楚?為什么?

  [評析: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逐步地體會到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強化統(tǒng)計思想和方法的教學。]

  三、鞏固練習 深化認識

  1、剛才小動物還帶來了許多花呢,花可以怎樣理呢?我們每個小朋友在這張紙上把花也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看看能知道些什么?然后,去告訴你的好朋友,好嗎?

  2、(學生貼、理、下位說)(出示花的象形統(tǒng)計圖)問:你知道了些什么?

  3、小朋友想一想,我們把小動物和花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后有什么好處?象這樣給小動物和花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就叫做統(tǒng)計.(出示課題)

  四、 聯系生活 應用拓展

  1 、今天,某某小朋友過生日,他想請大家吃水果.你喜歡吃什么水果?(問若干小朋友)為了讓他方便,就選一種大多數小朋友都喜歡吃的,好不好?有什么辦法能知道大多數同學愛吃什么?(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好,每一組都有這樣一張表,請每個小朋友選一個你最喜歡吃的水果,以小組為單位來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

  (各小組選人上來展示并匯報)大家說,讓他買什么最好? 我們幫助某某小朋友解決了難題.現在食堂師傅來請我們幫忙了.

  2 、(出示魚,蝦,螃蟹圖片)小朋友,你們愛吃什么?(打上V)你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嗎?(出示全表)請你們幫食堂師傅看一看,今天應該做什么好?為什么?

  3 、你們真聰明,朱老師想買獎品發(fā)給你們,有這樣幾件東西(出示獎品圖片), (指名若干問)告訴我你想要什么?我要選一個小朋友最想要的,有什么辦法?(統(tǒng)計一下)想要什么的舉手(現場打出數據).你們說老師該買什么?為什么?

  4、謝謝小朋友幫老師解決了難題.現在是秋游的好季節(jié),(出示棲霞山和鐘山陵圖片)你們想去紅葉似火的棲霞山還是想去風景秀麗的鐘山陵?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想去棲霞山的舉手,想去鐘山陵的`舉手.看一看,我們應該去哪呢?

  [評析:豐富統(tǒng)計的內容,強化統(tǒng)計的過程教學,使學生在了解和掌握、鞏固初步統(tǒng)計知識、方法和思想的同時,拓展統(tǒng)計的內容和方法,拓寬學生的視野,強化統(tǒng)計思想和方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如何正確地對待問題態(tài)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5、統(tǒng)計的作用可大呢,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回去想想看,你能用它解決什么問題?明天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好嗎?

  [總評:教學設計反映了教師具有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同時也體現了小班化教學的特點,具體體現在:1、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不被教材所限,活化書本知識,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斷地拓展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3、在強化知識和技能教學的同時,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統(tǒng)計意義和作用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注重過程的激勵性評價,引導學生不斷合作交流、探索進取,促使學生得到全面而富有個性化地發(fā)展。]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P35~37 解比例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復習鋪墊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些比例的知識,誰能說一說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做什么?

  2、判斷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為什么?

  6:3和8:4 : 和 :

  3、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學習解比例。(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們知道比例共有四項,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

  2、教學例2。

 。1)把未知項設為X。解:設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據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X:320=1:10

  (3)讓學生指出這個比例的外項、內項,并說明知道哪三項,求哪一項。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它變成什么形式?3x=815。

  這變成了什么?(方程。)

  教師說明:這樣解比例就變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數X的值。因為解方程要寫解:,所以解比例也應寫解:。

  (4)學生說,教師板書解比例的過程。

  教師:從剛才解比例的過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來求未知數x。

  3、教學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

  提問:這個比例與例 2有什么不同?(這個比例是分數形式。)

  這種分數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變成方程來求解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在寫方程時,含有未知數的積通常寫在等號的左邊,然后板書:1.5X=2.56

  讓學生在課本上填出求解過程。解答后,讓他們說一說是怎樣解的。

  4、總結解比例的過程。

  剛才我們學習了解比例,大家回憶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

  變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據以前學過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從上面的過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過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識?(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

  5、P35做一做。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么做的。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P37第7題。

  四、全課小結,提高認識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據是什么?解比例的書寫格式應注意什么?

  五、課堂練習,輔助消化

  P37~38第8~11題。

  六、課外補充,拓展延伸

  1、P38第12、13題。

  2、4:8=12:24,如果將第二項減少1,要使比例成立,則第四項減少多少?

  3、把兩個比值都是 的比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兩個內項都是15,請分別求出這個比例的`兩個外項,并寫出比例。4、一個比例的四個項都是大于0的整數,它的兩個比的比值都是 ,且第一項比第二項少3,第三項是第一項的3倍。請寫出這個比例。

  教學目的: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通過合作交流、嘗試練習,提高學生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比例改寫成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積的形式,即已學過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4~15頁。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和偶數 ,了解奇偶性的規(guī)律。

  2、探索并掌握數的奇偶性,并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探索并理解數的奇偶性

  教學難點:

  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戲:換座位

  首先將全班39個學生分成6組,人數分別為4、5、6、7、8、9。我們大家來做個換位置的游戲:要求是只能在本組內交換,而且每人只能與任意一個人交換一次座位。

  (游戲后學生發(fā)現4人、6人、8人一組的均能按要求換座位,而5人、7人、9人一組的卻有一人無法跟別人換座位)

  2、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學生能很直觀的找出原因,并說清這是由于4、6、8恰好是雙數,都是2的倍數;而5、7、9是單數,不是2的倍數。

  (此時學生議論紛紛,正是引出偶數、奇數的時機)

  3、小結:交換位置時兩兩交換,有的小組剛好都能換位置,像4、6、8、10……是2的倍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偶數;而有的小組有人不能與別人換位置,像5、7、9……不是2的倍數,這樣的數就叫做奇數。

  學生相互舉例說說怎樣的數是奇數,怎樣的數是偶數。

  二、猜想驗證,認識奇偶性

  活動1

  (1)出示題目和情景圖:小船最初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再從北岸駛向南岸,不斷往返。

  (2)提出問題:小船擺渡11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為什么?

  (3)探究活動

  學生可能會運用數的方法得出結果,不一定正確。

  師:小船擺渡100次后,船在南岸還是北岸?你會怎樣做?能保證正確嗎?

  引導學生運用策略:①列表法;②畫示意圖法。

  三、實踐操作、應用奇偶性

  我們已經知道了奇偶數的一些特性,現在要用這些特性解決我們身邊經常發(fā)生的問題。

  1、試一試

  (1)一個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動一次,杯口朝下。翻動兩次,杯口朝上……翻動10次呢?翻動19次?105次?請嘗試說明理由。

  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規(guī)律:奇數次朝下,偶數次朝上。

  師:把杯子換成硬幣,你能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2)有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兩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3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你手上只有一個杯子怎么辦?(學生:小組合作)

  學生開始動手操作。

  反饋:有一小部分學生說能,但是上臺展示,要么違反規(guī)則,要么無法進行下去。

  引導感受:如果我們分析一下每次翻轉后杯口朝上的杯子數的奇偶性,就會發(fā)現問題的所在。

  學生動手操作,嘗試發(fā)現

  交流:一開始杯口朝上的杯子是3只,是奇數;第一次翻轉后,杯口朝上的變?yōu)?只,仍是奇數;再繼續(xù)翻轉,因為只能翻轉兩只杯子,即只有兩只杯子改變了上、下方向,所以杯口朝上的杯子數仍是奇數。由此可知:無論翻轉多少次,杯口朝上的杯子數永遠是奇數,不可能是偶數。也就是說,不可能使3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

  學生再次操作,感受過程,體驗結論。

  2、活動2

  出示兩組數:圓中的數有什么特點?正方形中的數有什么特點?

  (1)學生獨立猜想,完成“試一試”,小組內匯報交流,然后統(tǒng)一意見進行驗證(要求:驗證時多選幾組進行證明)。

  如果兩個數相減呢?如果是連加或連減呢?

  匯報成果:

  (1)奇數﹢奇數=偶數 (2)奇數-奇數=偶數 (3)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個)

  偶數+偶數=偶數 偶數-偶數=偶數 奇數+奇數+……+奇數=偶數(偶數個)

  奇數+偶數=奇數 奇數-偶數=奇數 偶數+偶數+……+偶數=偶數

  你能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學生的舉例可以引導從正反兩個角度進行)

  (2)運用判斷下列算式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10389 + 20xx:_____ 46786-5787: _____ 11231+2557+3379+105:

  11387 + 131: _____ 60075-997: _____ 335+7757+223+66789+73:

  268 + 1024: _____ 9876-5432: _____ 2+4+6+8+10……+998+1000:

  3、游戲。規(guī)則如下:用骰子擲一次,得到一個點數,以A點為起點,連續(xù)走兩次,轉到哪一格,那一格的獎品就歸你。誰想上來參加?

  學生躍躍欲試……如果繼續(xù)玩下去有中獎的可能嗎?誰不想參加呢?為什么?

  生:骰子始終在偶數區(qū)內,不管擲的是幾,加起來總是偶數,不可能得到獎品。

  是呀,這是老師在街上看到的一個,他就是利用了數的奇偶性專門騙小孩子上當,現在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自由說。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1、說說我們這節(jié)課探索了什么?你發(fā)現了什么?

  2、那如果是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動其中的3只杯子,能否經過若干次翻轉,使得4個杯子全部杯口朝下?最少幾次?

  教學反思:

  踏入七中育才(東區(qū)),心情就像這九月的天氣一樣時陰時晴。教學的壓力,學生的現狀,迫使我不得不放下我原有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策略,盡快適應這所學校緊張的'氛圍。

  聽說學校要組織青年教師公開課比賽,我第一個報了名,旨在讓其他老師給我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提高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最后定于第三周完成我的展示。

  我上的是五年級數學“數的奇偶性”一節(jié)內容。報名后,我便積極的著手準備,鉆研教材,查閱資料,設計程式,制作課件,并虛心請教了同教研組的余加秋老師和劉紅敏老師,征求了他們的意見。

  我的設計思路是:多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習;要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探索方法;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和趣味性。為此,我的教學目標定格為: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奇數和偶數,了解奇偶性的規(guī)律。2、探索并掌握數的奇偶性,并能應用數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釋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在此基礎上,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

  一、游戲導入,感受奇偶性

  通過兩兩結對入座的游戲引出數的奇偶性

  二、猜想驗證,認識奇偶性

  教學“活動1”,引導學生運用策略:應用列表法和畫示意圖法探索數的奇偶性。

  三、實踐操作、應用奇偶性

  1、翻杯子游戲。

  2、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通過學生獨立猜想,小組內交流,統(tǒng)一驗證,鞏固練習,讓學生自主獲取新知。

  3、游戲“開心樂”,運用數的奇偶性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課后,教研組組織了所有老師評課。老師們各抒己見,既肯定了我的教學風格,又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及時的自省,在不同層面上進行了思考。

  1、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不能沒有目的性的為了游戲而游戲,應該在游戲中給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啟發(fā)。本節(jié)課,我一共設計了兩兩結對入座的游戲、翻杯子游戲、“開心樂”等三個游戲,都是結合了教學內容而安排的,第一個游戲重在感受數的奇偶性,第二個游戲重在應用數的奇偶性,第三個游戲重在解釋數的奇偶性,游戲的重心最后都落到了“數的奇偶性”上,因此起到了預想的效果。

  2、現行的教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有很大的挖掘空間,課前的準備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容量。本節(jié)課,教材上僅有兩個活動和兩個“試一試”,練習幾乎沒有,兩個活動的探索過程也非常簡單,學生稍作思考就能得到正確的答案。課前,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將“翻杯子游戲”和“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進一步拓展,并增加了一些練習,使內容更加豐滿,但是練習的典型性、層次性仍然不夠,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3、新課后的應用新知,不能單純的是例題的改版,還應該有所變化,有所突破,注入新的元素,這樣才能讓學生靈活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這節(jié)課中,我所設計的練習就過于程式化,沒有跳出固有的“圈”,順向思維練得多,逆向思維練得少,學生很難推陳出新。

  4、數學課上的板書必須要能詮釋重點,疏通難點。我在這堂課上的板書做到了前者,而疏漏了后者。“探索整數加減法得數的奇偶性”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特意將探索結果板書羅列了出來;探索的過程,是一個不完全歸納的思維過程,本是難點,但我沒有把算式板書出來,就有點“空對空”的感覺了。

  以上僅是我現有的一點感觸,我想,隨著教學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和學生的不斷磨合,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的問題等著我去解決,我會以的狀態(tài)去迎接每一次的挑戰(zhàn)。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