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經濟的五大主觀資源瓶頸
一、注意力瓶頸注意力是五大主觀資源之一,所謂注意力瓶頸是指注意力短缺。
在網絡時代,一方面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發(fā)展迅猛,一日千里,日新月異;另一方面,現(xiàn)代人的工作緊張繁忙,生活節(jié)奏加快,競爭壓力增大,從而形成了一種在傳統(tǒng)經濟下很難想像的現(xiàn)象———注意力的有限性與信息資源的無限性的矛盾,即注意力短缺。注意力經濟又被形象地稱做“眼球經濟”,是指實現(xiàn)注意力這種有限的主觀資源與信息這種相對無限的客觀資源的最佳配置的過程。注意力經濟一詞,國內最早是由《軟件》雜志從國外《連線》雜志上轉譯過來的。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物理學家米歇爾·古德漢伯(Michael Goldhaber),但是注意力經濟一詞肯定不是由他發(fā)明的,盡管據說他在1984年就產生了注意力經濟的“頭腦風暴”,但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概念究竟是誰發(fā)明的至今還名花無主。據有關資料顯示,早在1994年注意力經濟一詞已經出現(xiàn)在報刊雜志上,1997年威廉姆·達克(William Drake)出版了《注意力經濟學的新研究方法》(New Approaches to the Attention Economy)一書。在網絡時代,注意力之所以重要,是由于注意力可以優(yōu)化社會資源配置,也可以使網絡商獲得巨大收益,注意力已成為一種可以交換的商品,這就是注意力的商品化。注意力作為一個個體資源雖然是有限的,但如果從全社會總體角度看,它又是非常豐富的資源,而且其再生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而引發(fā)的經濟效益是具有倍增的乘數作用。這就是為什么網絡的點擊數(訪問量)、網民數往往比利潤更受到風險投資者的重視。因為點擊率能夠幫助我們破譯注意力“密碼”,從而準確地把握市場走向。在這里注意力是第一位的,利潤反居次要地位。在網絡時代沒有注意力就沒有利潤,而沒有利潤的企業(yè)最終要失敗。英特爾前董事長格羅夫說,“未來因特網之爭是爭奪眼球的戰(zhàn)爭”。西蒙教授說,“有價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边@恰恰說明注意力的重要性。
二、傾聽力瓶頸
傾聽力是指人們用耳朵的聽力消費信息的能力,又稱“耳朵經濟”。
在網絡經濟時代,所有主觀資源都變得金貴起來,傾聽力自然也不例外。目前,由于人們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注意力”短缺上而忽視了傾聽力,所以,從表面上看傾聽力似乎還處于“閑置”的狀態(tài)。實際上,在網絡時代,只要是能夠消費信息的能力———人們的主觀資源,遲早都會出現(xiàn)短缺,形成人們占有和使用信息的瓶頸。例如從公司經理到普通職員,在上下班時,往往由于塞車或等車的原因要在路上花費許多時間,此時可視信息的消費受到環(huán)境的干擾常常難以實現(xiàn),人們不可能一邊開車一邊看網上信息。在擁擠不堪的公共汽車上也難以輕松上網。目前人們享用信息的方式還是相當傳統(tǒng)的,如聽收音機、隨身聽等等。一旦我們把網上可視信息變成可聽信息,不僅可以緩解注意力短缺的壓力,而且可以使傾聽力資源發(fā)揮作用,從而也就找到了網絡經濟的另一個增長點。
三、語音力瓶頸
語音力又稱“嘴巴經濟”,是人們通過語音來支配、使用和調動信息的能力。
語音力的短缺也屬于主觀資源短缺,是由于目前的網絡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限制,還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以提高人們消費信息的主觀能動性。語音力資源的開發(fā)也是網絡經濟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傻瓜化。比如語音控制的電腦,1999年有6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生發(fā)明了一項聲控電腦技術,立即被有眼光的商家發(fā)現(xiàn),這6名學生也因此獲得了價值600多萬元的權益。聲控電腦技術的意義在于它把計算機的輸入、調控和處理方式由鍵盤的復雜方式向聲控的簡單方式邁進了一步,這就為
[1] [2]
【網絡經濟的五大主觀資源瓶頸】相關文章:
主觀04-29
打破早讀的瓶頸10-19
論經濟軟瓶頸04-27
主觀的生活永恒的藝術談民間藝術的主觀創(chuàng)造04-28
網絡經濟與審計革新04-28
網絡經濟的倫理探析04-29
網絡經濟與網絡成癮04-27
網絡經濟與經濟倫理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