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孝”的故事
關于“孝”的故事1
籠負母歸
鮑出,字文芳,是后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后,怒發(fā)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最終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齊。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之后戰(zhàn)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xiāng)?墒锹飞习仙缴嫠,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xiāng)。后人有詩贊曰:救母險如履薄冰,越山肩負步兢兢;重重危難益堅忍,孝更絕倫足可矜。
關于“孝”的故事2
王建省——千里尋醫(yī)為母看眼
創(chuàng)業(yè)路上的艱辛僅有自我默默消化,他為了母親的眼睛早日康復,走到哪問到哪,問到哪帶到哪,跑遍全國只為尋得良醫(yī)為母親治療眼疾!扒Ю镄行ⅰ保屛覀冋媲忻靼祝撼嘧又樗L山高!
關于“孝”的`故事3
20xx年10月20日晚,湖北省首屆“荊楚孝老愛親模范”頒獎大會在孝感市大禮堂隆重舉行。在10名獲獎者中,有一位年僅17歲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從13歲開始獨自照顧癱瘓的父親、年邁的爺爺和年幼弟弟的房縣一中高二(16)班學生向茜茜……
災難降臨時
13歲女孩正向媽媽撒嬌
今年17歲的向茜茜,1991年2月14日出生于湖北省房縣秦口鄉(xiāng)三里村。在她13歲之前,爸爸每年都到山西的煤礦打工,留下媽媽在家照顧她和年邁的爺爺、年幼的弟弟。因為父母都很能干,所以,童年的向茜茜是幸?鞓返。
然而,就在向茜茜13歲那年,災難卻突然降臨——
20xx年7月的一天,向茜茜放學回家接到一個電話,聽到的竟是爸爸帶著哭腔的聲音:“茜茜……爸爸對不起你們……我頸椎被砸斷了,醫(yī)生說就算死不了也會癱瘓……”
這個電話把一家人都嚇蒙了。年幼的向茜茜意識到,她的生活從此要發(fā)生改變了,但具體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當時的她還并不明白。
爸爸在山西治療一段時間后沒有好轉,狠心的礦老板賠給他兩萬元,就派人把他抬回了湖北房縣老家。對于一個高位截癱的病人來說,兩萬元錢只是杯水車薪。沒過多久,這筆賠償金便花完了。媽媽狠狠心,把房子賣了,全家人搬到房縣軍店鎮(zhèn),以每年300元的價格租了三間瓦房安頓下來,向茜茜也隨之轉到軍店鎮(zhèn)一所初中讀書。雖然離開原先熟悉的家和學校,向茜茜有太多不習慣,可畢竟媽媽還在身邊。有媽媽撐著,天就不會塌下來。
但是情況沒有茜茜想的那么樂觀:房租要錢,爸爸治病要錢,全家人吃飯要錢,她和弟弟上學要錢……很快家里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萬般無奈之下,媽媽決定外出打工。這就意味著照顧爸爸、爺爺和弟弟的重擔全壓在向茜茜肩上了!天吶,13歲,應該是上學、玩耍、撒嬌、被父母呵護的年紀呀!如今突然要背上如此沉重的負擔,她承擔得了嗎?
送媽媽去車站時,她牽著媽媽的衣襟,一刻也不肯放手,眼淚從母女倆的臉上滾滾而下。那一刻,茜茜真想對媽媽說:媽媽,你走了,我該怎么辦呀?我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會照顧爸爸、爺爺和弟弟……媽,別走了好嗎?你不在家,我好害怕呀!但她只是死死地抓著媽媽,什么都沒說。她清楚,媽媽必須出去賺錢,否則,一家人的日子就沒法過。
媽媽臨上車前,又一次把茜茜摟進懷里,將流滿淚水的臉貼在她稚嫩的臉上,久久不愿分開。
媽媽走了,年幼的向茜茜第一次嘗到了無助的滋味。但是她知道,她必須挑起這個擔子,不能也得能,做不到也得做——13歲的向茜茜從那一刻起突然告別童年,開始承受原本不該她承受的一切。
“小當家”的`堅韌和苦痛
媽媽在浙江一家童車廠打工,每月700元收入,省吃儉用只能寄回300元。這點錢連一家人的生活費都不夠。為了節(jié)省,向茜茜從此不再吃早餐,每天早上,只給爸爸、爺爺和弟弟買一點吃的,自己空著肚子去上學,經常在課堂上餓得肚子疼。同學見她臉色蒼白,問她怎么了,她說:“沒什么,可能受了涼!薄幌胱屚瑢W知道自己家的情況。
因為爸爸長期臥床,身上長了密密的褥瘡。為了減輕他的疼痛,向茜茜每隔一段時間就從少得可憐的生活費里擠出10元錢給他買一盒芬必得止痛?墒沁@種藥太貴,后來只好換成2元錢一瓶的安乃靜。看著爸爸痛得直冒冷汗,茜茜心如刀絞,她覺得只依靠媽媽的每月300元和自己從牙縫里省下的錢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于是找到一位鄰居,請求租他家的三分地種菜。鄰居驚訝地問她:“孩子,你才多大呀?你會種菜嗎?你干得了農活嗎?”向茜茜堅定地說:“我能,家里三口人全靠我,不能也得能!”鄰居一聽,眼淚都下來了!
向茜茜以每年30元錢的價錢租下菜地后,學會了播種、施肥、澆灌,她在菜園里種了茄子、番茄、豆角等蔬菜;后來,她又向鄰居借錢買了一只豬仔養(yǎng)起來。20xx年春節(jié)前,爸爸對向茜茜說:“茜茜,請人把你喂的豬殺了吧,你和弟弟好久都沒吃肉了,你們瘦成這樣,爸爸心疼啊!”向茜茜反過來勸爸爸:“賣一頭豬的錢,可以給你買好多止痛藥呢,再說,我和弟弟開年又得交學費……”
為了讓爸爸有精神,向茜茜每月都請人來給他理一次發(fā),剃一剃胡子,每次3元錢。3元錢對于他們家來說可以辦很多事呢,茜茜決定自己學習理發(fā)。她買了一把手動理發(fā)推子。在給爸爸理發(fā)之前,向茜茜先在自己頭發(fā)上做實驗,那段時間,她把自己的頭發(fā)理得長一片短一片的。經過反復練習,直到不夾頭發(fā)、靈活操作了,她才開始給爸爸理。這幾年,爸爸的頭發(fā)都是她理的,不僅如此,爺爺和弟弟的頭發(fā)也都是她理的——為了這門“手藝”,愛美的向茜茜不得不多次頂著參差不齊的“另類發(fā)型”跨進校門。
以前買煤球,只要多付4元錢,別人就會送到家里,現(xiàn)在,為了省下這4元錢,每次買煤球,都是茜茜和弟弟自己運回來。300個煤球,他們得用家里那輛破自行車搬三趟。沉甸甸的煤球放在后座上由弟弟扶著,她在前面使勁壓著車把不讓前車輪翹起來。有一次,姐弟倆晃晃悠悠地扶著自行車爬一個坡時,不小心把自行車弄倒了,煤球全摔到了地上?粗鴿M地煤渣,向茜茜坐在路邊眼淚嘩嘩地流下來。想到翻菜地時的腰酸背痛,想到給一家人做飯時的忙碌,想到喂豬時的麻煩,想到愛美的年齡卻只能撿別人穿不了的舊衣穿……越想越委屈,向茜茜抱著弟弟哇哇大哭起來。
擦干眼淚,她還得回家安撫爸爸,因為那段時間爸爸情緒很不穩(wěn)定:見一家人被拖累成這樣,他想自殺。爸爸央求向茜茜說:“茜茜,你就幫爸爸死了吧,爸爸再活下去就成罪人了!”向茜茜輕言細語地安慰他:“爸爸,我們學校還有個同學連爸爸都沒有呢,雖然你躺在床上不能動,可我還有爸爸呀,我有爸爸讓我照顧,多幸福。寢尣辉诩,你要是又不在了,我和爺爺、弟弟怎么生活呀?不許你再胡思亂想了,你要看著我和弟弟長大!”
永不言棄
好日子一定會來到!
讀到初三時,為了不耽誤學習,向茜茜每天四點鐘起床,先摸黑收拾菜園,喂豬,然后到學校上早自習,課后,再跑回家做早飯,喂完爸爸,伺候爺爺和弟弟吃完,打發(fā)弟弟去上學,自己胡亂吃兩口便急匆匆趕回學校。中午和晚上也是一樣。她一天六次往返于家和學校之間,像一個上緊發(fā)條的鬧鐘。
有一次爸爸和爺爺同時得了重感冒,弟弟正巧又吃壞了肚子,自己前一天打豬草時皮膚也過敏了,渾身長滿紅斑,腦袋腫得變了形。那天早上,幾乎絕望的向茜茜真想給媽媽打電話,可一想到媽媽在外面的艱苦,她放棄了這個念頭。她掙扎著起來找同學幫自己請假,一步一步挪到診所買了藥,回來給爸爸、爺爺和弟弟服下去,再強打精神做飯。做好飯先喂爸爸,又哄爺爺和弟弟吃,到她自己拿起筷子時,竟連端碗的力氣都沒了……
20xx年冬天,向茜茜被分到了快班,每周只星期五下午休息幾個小時。這幾個小時等待向茜茜的是積攢一周的全家人的臟衣服,給爸爸洗頭、洗臉、擦身,檢查弟弟的作業(yè);而每天必須做的則是給爸爸搬屎端尿、半夜起來給爸爸揉腿揉腳。她曾經在日記中寫了這樣一段話:“我好困啊,真想無憂無慮地睡個安穩(wěn)覺!庇幸惶,向茜茜在河邊洗一盆臟衣服,望著自己被河水凍得通紅、失去知覺的手,她再次強烈地想念起媽媽,不知不覺淚流滿面。如果媽媽在家多好呀!想著想著,她就睡著了,還做了一個溫暖的夢:媽媽給她升起紅彤彤的爐火,煮好熱騰騰的飯菜,溫柔地看著她吃完……那天,鄰居發(fā)現(xiàn)暈倒的向茜茜時,她已經在冰冷的河邊躺了近一個小時!
弟弟學習成績不好也讓向茜茜頭疼。有一次弟弟向兵想買個乒乓球,她便給弟弟提條件:“如果下次考試你有進步,我就給你買一個!钡艿芄辉谙麓慰荚囍杏辛诉M步,向茜茜也不食言,將原計劃有豆腐的一頓晚餐改成只吃白菜,省下5毛錢給弟弟買了一個乒乓球。而她自己卻一支破鋼筆用了三年,中途只換了兩次筆尖。
向茜茜在學校里品學兼優(yōu),很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同學帶來零食都會分給她。每次她都舍不得吃,哪怕一塊糖、一片餅干都帶回家給爸爸吃。20xx年中秋節(jié)晚上,爸爸對向茜茜說:“抽屜里有兩個月餅,是鄰居送過來的,你和弟弟一人一個,就算是過節(jié)吧!”向茜茜說:“中秋節(jié)是萬家團圓的日子,月餅也應該我們一起吃!苯Y果推來推去,兩個月餅,弟弟吃了一個,她和爸爸、爺爺分吃了一個。向茜茜覺得,吃不吃月餅無所謂,只要爸爸活著,她的中秋節(jié)就是幸福的。20xx年2月14日是向茜茜16歲生日。爸爸讓弟弟悄悄買回半斤豬肉,準備讓向茜茜吃一次可口的飯菜?墒擒畿鐓s把肉全挑給了爸爸和爺爺。
20xx年6月1日,在浙江打工的媽媽終于回來了!那天踏進家門看到媽媽的一瞬間,向茜茜一頭扎進媽媽懷里號啕大哭起來……四年來,她哭過無數(shù)次,但每次都是偷偷流淚,現(xiàn)在終于可以無所顧忌地大哭了,為四年來的苦難和堅韌,為四年來完成的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同年7月,向茜茜以總分575分的成績考入縣重點中學——房縣一中,并在當?shù)卣捅姸嗪眯娜说膸椭,如期就讀,F(xiàn)在她的成績一直保持班上前四名。
從去年開始,向茜茜的事跡引起了社會關注。20xx年1月,她被評為房縣“十大孝子”;20xx年1月被評為“感動十堰”年度人物;20xx年10月被評為“荊楚孝老愛親模范”。
參加完“荊楚孝老愛親模范”頒獎回到家,向茜茜伏在爸爸床前說:“爸爸,媽媽回來了,我可以安心學習了,等我攢夠了錢,就給你買一個輪椅,我推著你去外面看看,這種好日子一定會來到!
關于“孝”的故事4
孟宗幼年喪父,生活雖然困苦,但他的寡母盡力設法讓他念詩書,學禮儀。
孟宗的母親,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一心要讓孩子讀書,讓他與讀書人結識,以便將來成為大學令,出人頭地。到了縣試的時候(在縣內舉行的考試),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來參加考試。有些考生貧困,無力住客棧(旅館),孟媽媽就請他們到她家里住宿。她縫了一條特大的被子,能夠覆蓋很多考生。她說:"我的孩子仰慕你們眾位的品德和學問,可又沒有能力好好招待你們,僅就這點意思,表示他對你們的敬意。"于是,孟媽媽的名聲,傳遍了各地。
孟宗對母親非常孝順,他感到欠母親的地方太多了。因為他媽媽費了很大苦心,才把他教育成人。
一年冬天,孟媽媽突然病倒,病了許多天,什么食物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對孟宗說:"孩子,真奇怪,我現(xiàn)在真想喝點筍尖湯!"
孟宗聽說媽媽想喝點湯,心中十分高興,因為她幾天沒吃東西,身體己越來越衰弱了。不過他又想,現(xiàn)在正是嚴冬時分,而竹子要到春天才發(fā)芽,我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筍呢?"
孟宗想著想著,不覺皺起眉來。孟媽媽見到了,就說:"哦,我大概是病得糊涂了,算了吧!"
孟宗立刻說:"別這么說,媽。"很久以前孟宗就對天發(fā)誓,無論媽媽跟他要什么,他都不能說"不"!現(xiàn)在他得實現(xiàn)他的諾言,所以接著說:"媽,您別著急,我會盡量設法找點筍尖回來燉湯給您喝。" :可是他心中又想,我這么輕易就答應了,我怎能做到呢?最近這兩天,天氣冷得厲害,冷風呼嘯不停,動物全在冬眠,花草樹木離茁芽生長還有一段時間,我怎能找到筍尖呢?"
可是媽媽要喝筍尖湯,他必須出去找尋竹筍。于是他扛著鏟子、斧頭,冒著風雪向山中走去。他在風雪中辛苦掙扎,走了半天,才到了一個竹林。當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鋪了一地,令他更加心驚。 "天哪!幾乎連青綠的竹葉都看不見,上哪兒去找新筍尖呢?這實在是辦不到的事呀,老天可憐可憐吧!媽媽病得那么厲害,若是我找不到筍尖燉湯給她喝,而她因此逝世,那我可一輩子也不能心安呀!"
他一想到母親正在病床上苦苦等待這筍尖湯,就鼓足勇氣,自己對自己說: "我為何不試試挖一挖呢?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土,到挖著筍尖為止。"土硬得像鐵一般,他用力地一鏟一鏟挖下去,一直累得他筋疲力盡,仍然看不到半點綠色的筍尖。孟宗既挖不出竹筍,又想著病床上的'母親,不由得對著土坑哭了起來,他越哭越傷心,忘了自己,也忘了附近的一切。他這樣哭著哭著,哭了好一陣子。當他張開淚眼往地上一看時,不禁吃了一驚。原來,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和成了軟泥,軟泥中居然有幾個綠尖頂冒了出來!
"啊!筍尖!筍尖!"
孟宗心想:這不會是做夢吧?他連忙彎腰去拔,拔出一個,摸了摸,"嘿,可不真的是活筍尖么?是真的,哦,我知道媽可以活命了,我好高興吶!"他簡直不相信筍尖真的長出來了?墒悄遣豢赡荛L出的筍尖,竟能這么快發(fā)芽長出,莫非是上天的賞賜? "一定是的!"孟宗對著上天叩首說:"哦!天神吶,謝謝你的萬慈萬恩。"
他挖出土坑中的筍尖,趕程回家去作筍湯。媽媽看見兒子拿了竹筍回來也驚訝不已,心中一高興,病好像已好了一半。她喝了筍湯之后,病果然痊愈了。
后來,孟宗更加努力讀書,努力學習,終于成為一位學者,并且當朝中的大臣,替國家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
《二十四孝》:“晉,楊香,年十四,常隨父豐往田間獲粟。父為虎曳去,時楊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搤持虎頸;⒁嗝胰欢。父方得免于害。”
楊香是晉朝的山東人,楊豐的女兒,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去世,父親含辛茹苦,把她拉扯成人。楊香是在苦難中長大的,心眼好,懂事早。她知道父親撫養(yǎng)自己不容易,既當?shù)之斈,吃了很多苦頭。因此,她對父親非常孝順,可以說是關心備至,體貼入微。
楊香14歲這年,曾隨同父親楊豐去田里割稻,突然躥出一只大老虎,撲向楊豐,一口將他叼住。楊香急壞了,一心只想著父親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與老虎的力量懸殊。只見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頭頸。任憑老虎怎么掙扎,她一雙小手始終像一把鉗子,緊緊卡住老虎的咽喉不放。老虎終因喉嚨被卡,無法呼吸,癱倒在地上,他們父女才得以幸免遇難。
這則故事讓人感嘆不已。一個小女孩,徒手搏虎,并從虎口中救出了自己的父親,其孝心和勇氣真令人贊嘆。愛的力量是偉大的,亙古如斯,即使愈來愈發(fā)達的現(xiàn)代文明社會和遙遠的將來亦會如此。父母對子女的愛為舔犢之情,子女對父母的愛以道德的形式體現(xiàn)便是孝。
關于“孝”的故事5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黃湘的人以孝道而聞名。他9歲時母親去世了。從那時起,他更加照顧他的父親,獨自做所有的家務。
冬天,他擔心父親會感冒,所以他先鉆進冰冷的被子里,用身體溫暖被子,然后幫父親睡覺。
與現(xiàn)在不同的是,當他可以打開電熱毯和暖氣時,他只能使用自己的`身體。
在夏天,為了讓父親在晚上很快入睡,他每天晚上都用扇子扇墊子,然后讓父親睡覺。黃翔從小就有這樣的孝道,這也使他在生活和學習上取得了成功。后來,他成了一個以孝道聞名的好官員。他被稱為“天下無雙的江夏黃香”,并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關于“孝”的故事6
潘岳,邢陽中牟人,字安仁,晉武帝時河陽縣長。他很孝順。當時,他的父親已經去世,所以他帶著他的母親為他服務。他喜歡種花種樹。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桃子和李子已經變成了一片森林。每年花開的時候,他總是挑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親自幫助母親在森林里賞花。有一年,我母親生病了,想回到她的家鄉(xiāng)。潘岳得知母親的意圖后辭職回家。上官一再要求他留下來。他說:";如果我貪圖榮譽和財富,拒絕聽從母親的意愿,那是什么樣的兒子;上官被他的孝道感動了,允許他辭職。
回到家鄉(xiāng)后,他的母親病愈了。當他家很窮的時候,他會種田賣蔬菜,然后買回他媽媽最喜歡的食物。他還每天喂一群羊,給媽媽擠奶。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他的母親安享晚年。詩中說:棄官守母孝,誠懇敬虔,回家牧養(yǎng)農莊,以慶賀養(yǎng)母,恢復幸福。
關于“孝”的故事7
0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02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0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痹鴧⒂谑墙右娍腿,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yǎng)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0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0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鬃釉潛P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备赣H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0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xiàn)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y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07 戲彩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賣 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 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0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傭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zhàn)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yǎng),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后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yǎng)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關于“孝”的故事8
孝順老人不吃虧
年初,辦公室新來一小姑娘,嘴甜,有眼色,特招人喜歡。
但她不愛學習。一有空閑,就在網上泡著,哪有活動,哪兒餐館開張了,哪有好玩的地方,一一摸清楚!澳憧纯磿!蔽覟樗。她莞爾一笑:“我忙著呢!
她所謂的忙,就是頻繁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吃飯。她有一輛幾萬元的小車,每次開車去接老人之前,都耐心細致地打電話:我大概多長時間到,您老穿什么衣服,別忘了保溫杯什么的。我驚異于她的細心,此刻家境好的小姑娘,依靠父母的.居多,有幾個能像她這樣孝敬老人?
她不僅僅請老人吃飯,還帶老人出去玩。公園走走,商場轉轉,溫泉泡個澡,野外看個山。幾十公里外,春天看杏花、桃花,夏天看郁金香,秋天看菊花,冬天看冰雕。甚至還帶老人去寺廟燒香、金頂拜佛。
“難得啊,孝順的好孫女!”我夸她。她點頭:“哥哥姐姐們出國的出國,創(chuàng)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就我待在新疆。我的任務就是伺候老人!
按說,她兩千多的工資,經不住這樣花呀,可她的錢似乎不少,短短一年,她淘汰了舊車換新車,賣了舊房買新房,并開始了裝修!鞍ィ隳軌蜓,男朋友還沒有呢,感情的重裝裝備就搞得這么齊!蔽液退喝ぁ!昂呛牵@算是我的勞動所得吧,都是我爸我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贊助的!彼Φ。
孝順老人不吃虧“啊,你請老人吃飯游玩另有目的?”我驚奇地張大嘴。她笑得更開心了:“算是順便有自己的小九九吧,但我處理得十分藝術。我爸我媽忙著掙錢,沒時間管老人。我替他們干活了,犒勞我他們心甘情愿。至于老人,每一天待在家,大把時光,有錢也不花,我?guī)麄兂院屯,陪他們說話聊天,他們心里高興,看我為他們花了那么多,自然幾倍地補償我。我要把錢退回去,他們還生氣。就這次裝修新房子吧,我也沒說沒錢,只是拿著裝修圖征求他們意見,結果爺爺給我打了5萬,外公外婆也打了5萬,我爸還說家具歸他負責呢!
“不錯不錯!蔽铱涞馈K廊恍Γ骸袄先似鋵嵑芎煤宓。說一些暖心話,帶他們出去轉轉,新鮮的,好玩的,都嘗試一下,他們心里比什么都高興,逢人就說我這個孫女孝順,在小區(qū)院里,驕傲得很。”
我點頭。聰明的小姑娘,既孝順了老人,也沒虧了自己,雖說是很“藝術”地啃老,但其中仍有濃濃的親情氤氳。其樂也融融,又有何不可。
關于“孝”的故事9
三國時期有個人叫陸績,他特別孝順父母。6歲那年,一次他到袁術家里做客,袁術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沒吃,而是悄悄藏在懷里。
后來他向袁術行禮告辭,叩頭的時候,懷里滾出三個蜜橘來。袁術大笑道:“你吃了不夠,還要拿呀?”他回答說:“我沒見過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給母親嘗嘗!
袁術聽了大為驚訝,心想一個6歲孩兒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長輩,實在難能可貴。
他感嘆道:“小陸郎有這樣的品德,來日必成為報效國家的棟梁!”的.確,據(jù)有關歷史記載,陸績長大后對國家的貢獻相當大。
關于“孝”的故事10
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jié),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游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xiāng)。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么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xiāng)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后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喂了一群羊,每一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yǎng)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關于“孝”的.故事11
這幾天不由的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周圍不斷的有人在討論一些關于中國孝道的問題,班里開班會時也在討論這個問題,為了倡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傳播孝道一行人的行列,班長站在講臺上忙著組織同學上臺發(fā)言,教室里迸發(fā)著各種思想的氣息,關于這個問題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意見。
甲同學在自己的座位上醞釀了很長時間,最后終于沖上講臺,他闡述了一下他對孝的大致看法,比如說每星期給父母打一次電話,回家后多幫父母干一些家務等等,這也是大多數(shù)人對孝的理解。孝是一個社會上熱議的問題 ,廣義上的孝主要表現(xiàn)在子女在對待老人的態(tài)度,是否贍養(yǎng)老人,這是傳統(tǒng)意義上人們所理解的孝。當然現(xiàn)今社會白眼狼很少,大多數(shù)人都能將自己的父母贍養(yǎng)終老,那么是不是這樣就算真正做到了孝呢?我認為孝這個名詞太過模糊,容易讓人迷失,所以我今天權且從另一個角度來將這一名詞加以概全。
忽略他人對于孝的看法,我認為真正的孝應為每時每刻都從父母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孝不僅僅是一句空話,不僅僅是一句口頭問候,孝同樣是需要做出實際行動的,從物質和精神方面來減輕父母的壓力,如果孝僅限于你的幾句空話,而沒有物質方面的補充,那么可謂不孝,如果從這方面考慮,那么一個人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盡孝方式。
如果你是一個小孩,當然父母也不期望你為家庭來減輕什么經濟壓力,你只要做到在學校里本本分分不給父母生事,回到家中快快樂樂的能使父母開心,那你就算盡孝了。每一次小的感動對于自己的父母都是莫大的歡欣,自己的小手來幫父母多干一些家務,讓自己的家庭沉浸在相互感動之中,這樣的家庭是溫馨和諧的,那么這樣的功績之于一個孩童實為懂孝。
如果你的年齡相對大一些,到外地去上學,那么就要遠離父母,獨立生存。這個時期孝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定期地多給自己的父母打幾次電話,讓他們得到心靈上的安慰,另外好好學習,照顧好自己,不讓自己的父母在千里之外為自己操心,這些都是精神方面的,只要能夠做到以上兩點那么就算盡孝了。另外是物質方面的,雖然這一時期我們不能賺錢,但在這一時期我們要向父母不斷的索要金錢,那么你是否拿著父母的血汗錢鋪張浪費,是否為了盲目攀比大肆消耗父母給你的錢 ,或者說拿著這些錢干一些與學習不想干的事,實際上不把學習當回事就是不孝,把父母的血汗隨意的揮灑是不孝,而那些把父母的關護當成一種逆反常態(tài)更為不孝。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孝呢?我認為其物質層次在于學會理財,用盡可能少的錢把事情做到最好,盡量少的向父母索要錢財,從物質上減輕父母的壓力,我想這應該是中學時期在外求學的孩子們盡孝的一種方式吧!當然在這期間每次回到家中,多幫父母干些活,那是體現(xiàn)孝的一種方式。
如果有一天你上了大學,到了外地去讀書 需要長期與父母分別,我覺得孝要從另一方面體現(xiàn)。上大學本來就是一件非常消耗財力的.一件事,在這期間父母會承受極大的經濟壓力,當然我所說的是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我認為這個時期物質上的孝要遠大于精神方面的孝,當然多給自己的父母精神上的勉勵是必要的。我所指的物質方面主要是財力,因為大學的消費空間很大,鋪張浪費和勤儉節(jié)約之間的金錢消耗差距是巨大的,再說上大學的學生多以成年,放假的假期又長,完全可以在假期外出打工賺錢。我上篇已算過了如果一個大學生自強的話,他可以不費家中一分一毫的來完成大學學業(yè),有的省錢的大學生,賺的錢甚至可以有所剩余,補貼家用。當然這樣做的人很少,除非家境特別困難,有的孩子才會采用這種極端的孝的方式。那么之于那些家庭條件不好而又在學校里鋪張浪費,使自己的父母承受極大的生活壓力的學生可謂大不孝。當然有的人家中有錢,經得起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進行攀比消費,但這之于一個人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實為不利,大學是一個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同樣也是一個培養(yǎng)敗家子的地方,試問一個沒有好的生活習慣的人怎能保證期日后能夠盡到孝范圍之內的義務。當然,上大學就是上大學,不需要太多在節(jié)約方面思考問題,既然父母把自己送到了大學這個地方,就表明他們愿意承受這方面的壓力,作為一個普通家庭的學生只需做到該花費時花費,去除不必要的浮躁消費,那么從父母的角度想起你已經盡孝了,但我們不得不與那些自強的人士尋找差距,找回不足。
大學畢業(yè)后很多人面臨就業(yè)、婚姻等方面的問題,就業(yè)就不用多說,我想提一下婚姻與孝之間的關系,這方面對一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來說是很必要思維一下的。愛情是感性的而婚姻則是理性的,因此應該考慮多方面因素,應該多角度來考慮問題,要從父母的思路去考慮問題是我們盡孝所必要的。因為婚姻不是自己任性的喜不喜歡,要綜合考慮。包括地理因素,父母因素,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問題等因素,如果為了愛情而完全忽略父母的想法,其實乃不孝,但隨著交通的發(fā)達程度的不斷提高,地球村似乎已不是幻想,如果其他方面凸顯優(yōu)秀,那么地理因素和父母因素都會消除,所以可以說婚姻是建立在某些方面的基礎上的,是我們理性的抉擇。
當我們成年以后,父母已經兩鬢斑白,這個時候父母沒有過多的壓力,只要看到自己的子女都健健康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我想他們一定會快樂的。這個時候我們已經有了經濟能力,我們應該把我們工資的部分反哺給父母讓他們有能力享受生活,這是物質方面的,但大多數(shù)老人不缺吃穿,因此不大缺少物質方面的,但是在這方面的行動是必要的。他們更希望的是精神方面的東西,這就需要孩子們;丶铱纯,讓老人得到精神上的勉勵。孝不是一句空話,是需要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的,沒有絕對的不孝,父母不會要求子女太多,父母大多是從子女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小時候認為孩子還小,干不了家務,因此不管什么事都幫自己的孩子處理。當孩子長大了,到了外地上學,又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因此往往不會在乎在自己孩子教育上的花費。當孩子大學畢業(yè)了又可能會因為子女的任性,有的父母無奈的隨了子女的性子讓其嫁到遠方。當孩子已不是孩子,父母又會從子女角度著想,他們都忙,我已經是一把老骨頭了,不能拖累他們。當父母老去,墳頭那棵小草孤零零的看著遠方,周圍的野鴨在嘎嘎的亂叫,父母已經不存在,沒有人再關心我們了,我們也喪失了盡孝的權利。
那么最后我再給孝下一個定義吧!孝是從父母的角度出發(fā)來思考問題,用假設的方法來思維問題,推己及人,變換思維,能舍身處境的為父母著想可謂之曰孝;沒有做到這一點保持中態(tài),可以說其沒有盡孝;而只從自我想起而忽視父母的生活狀況,一味的索要,而不考慮父母生活的艱辛,缺少補償,可謂之曰不孝。孝不分年齡,不分地域,只要心中有父母,能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那么就算盡孝了。
關于“孝”的故事12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在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愿隨他到他鄉(xiāng)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在幾年后,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xiāng)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個兒子就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與本家族的其他人規(guī)勸。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并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關于“孝”的故事13
1、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2、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
4、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xiàn)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y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5、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饑。
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么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背嗝架姂z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關于“孝”的故事14
漢文帝劉恒,他就以孝聞名。母親生病了,他一邊要處理里里外外的國家大事,一邊還要陪著母親。
吃藥的時候,他總是自己先嘗,然后再端給母親;母親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沒有離開,一直在母親身邊照顧。
智慧小語:作為一個人,應該重視孝順父母,平時對父母照顧很重要。
當他們生病了,需要安慰時,哪怕是一句體貼的話,也會讓他們很開心。
我們需要一種愛的.教育,而這種愛,要在每個人心中生起來。
關于“孝”的故事15
三國時期,有個叫陸機的人對父母非常孝順。六歲的時候,他曾到過袁姝家,袁姝叫人把橘子拿出來招待他。但他沒有吃,而是靜靜地把它藏在懷里。
然后他向袁姝敬禮并道別。當他磕頭時,三個桔子從他的臂彎里滾了出來。袁姝笑著說:";如果你吃得不夠,你就得吃!;他回答說:“我不知道;我從沒見過這么好的橘子。我不愿意吃。我想把它送給我的母親。
袁姝很驚訝,認為一個6歲的孩子學會約束自己、尊敬長輩是很有價值的。
他嘆了口氣:“這是我的'工作!;蕭路郎有這樣一種道德品質,他將來將成為為國家服務的支柱事實上,根據(jù)相關史料記載,陸機長大后對國家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孝”的故事】相關文章:
孝親敬老的故事03-09
關于孝的小故事08-17
關于孝的簡短故事03-13
關于孝親的故事03-14
關于孝的小故事(薦)08-17
關于孝親敬老的故事06-02
孝親敬老的故事(精)03-14
孝親敬老的故事(精選15個)10-14
二十四孝故事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