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aⅴ,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日韩在线第三页,a在线视频免费观看,久久精品不卡毛片,国产精品无套,亚洲性图一区二区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5-06-29 08:23:48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集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集合)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圓周率得出的過程

  3、會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結合課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教重難點:

  體驗圓周率的得出過程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繩子,每個同學準備直徑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圓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圣誕節(jié)到了,動畫城里的小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兔八哥和鴨小弟參加跑步比賽,場地如圖,猜一猜誰跑得比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說出你的依據嗎?(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

  b)要求鴨小弟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么呢?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c)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圓的周長嗎?(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d)指出你手上的圓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體驗過程

  1、動手操作,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來求一求圓的周長呢?動手之前老師先來訪問幾個同學你們打算怎么去測量呢?(在尺子上滾動、用繩子繞)滾動的方法如果沒有沒有就課件演示一下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任意兩個圓的周長并完成表格

  圓的直徑

  圓的周長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3、提出猜想

  你覺得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引導學生觀察手上三個圓,說說你的想法。

  跟直徑、半徑有關。那你覺得有什么關系呢?

  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

  4、剛才我們說正方形的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么圓的周長是否也和圓的.直徑(半徑)成一定的倍數關系呢?

  5、匯報展示

  觀察數據,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得出結論: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6、認識圓周率

  這個倍數呢是一個固定的數,叫做圓周率。用公式表示圓周率=圓周長圓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讀做pai。在1500多年前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00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算最精確的圓周率的值了。經過精密計算,知道是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我們通常取3.14

  7、引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1、計算下面圓的周長

  兩個圓先求出示一個知道直徑的圓,利用公式完成練習

  第二個只知道半徑,拋出問題,這個只知道半徑你會求嗎?得出求圓周長的另一個公式:圓的周長=半徑2圓周率字母公式為C=2r然后完成計算

  2、判斷題:

  1)圓的直徑越大,圓周率就越大()

  2)圓周長是它直徑的3。14倍()

  3)半圓的周長就是它所在圓的周長的一半()

  3、解決開始跑步的問題

  4、計算我們人民幣1元的外周長,不知道條件怎么辦?先測量然后計算

  5、拓展

  五、溫故知新,總結課堂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16---17頁《角的認識》,第17頁“想想做做”。

  設計理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即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探索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圖形的問題;應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的圖形,應注重充分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畫圖、觀察和交流活動,認識射線、直線及相互間的聯(lián)系,能區(qū)分線段、射線和直線。

  2.了解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

  3.學生認識角,進一步了解角的特征。

  4.學生在認識射線、直線和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射線的概念,掌握直線、線段和射線三個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計算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點擊大屏幕,出現(xiàn)一輛大巴車,車燈發(fā)射出燈光,路上有斑馬線、實線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二)認識射線、直線。

  1.認識射線。

  把圖中斑馬線其中的一條畫下來。這是一條什么線?它有什么特點?

  師將線段左邊的端點去掉,向左邊無限延長。

  還能繼續(xù)延長嗎?請你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有可能延長到哪?這條線叫什么名字?射線有什么特點?

  2.認識直線。

  將線段兩邊的端點都去掉,向兩端無限延長,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條線叫什么名字呢?它有什么特點?

  我們認識了直線、線段和射線,讓我們再看看圖上哪些線是直線,哪些線是射線,哪些線是線段?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線是直線、線段和射線呢?

  議一議

  1、直線、射線、線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是什么?

  相同點

  不同點

  直線

  射線

  線段

  2、直線、線段和射線有什么關系?

  (三)、教學“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1.小游戲

  1、在本子上畫一個點,試試經過一點畫直線,看看能畫幾條?

  2、在本子上畫兩個點,試試經過兩點畫直線,看看能畫幾條?

  3、在本子上畫一個點,試試經過一點畫射線,看看能畫幾條?

  匯報結果

  2.生活中常常應用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知識。你還能找到這樣的例子嗎?

  (四)、建立角的概念。

  1.讓學生動手畫一個角,建立角的概念。

  師邊演示邊敘述:先畫一個點,再經過這一點畫一條線,這是一條什么線?

  2.教學角的`符號。我想用一個符號來表示角,可以用“∠”表示。

  (五)拓展應用。

  一、請你來當啄木鳥醫(yī)生,幫果樹治治病。

  1.直線比射線長。 ( )

  2.角的兩條邊越短,角越小。 ( )

  3.組成角的兩條邊是線段。 ( )

  4. 一條直線長5米。 ( )

  二、摘蘋果。

  1、直線和射線的長度都是( ),而線段的長度是( )。

 、佟⒂邢薜 ②、無限的 ③、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無限的

  2、在一條直線上確定兩點之間的一段叫做( ),線段是

  ( )的一部分,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 )。

  ①、線段 ②、直線 ③、射線

  (讓學生知道兩點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是最短的。這樣的線段的長度就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六)、小結。

  師生交流今天的收獲是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單元學習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體驗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

  2、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逐步發(fā)展數感。

  3、結合生活實際,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在次基礎上,初步體會基數,序數和位值制度。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把認數范圍從20以內擴展到100以內。對數的認識,教科書首先強調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設計了”數花生”等活動,幫助學生從中抽象出100以內的數。教科書還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安排了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意義及相對大小關系、理解位值制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等活動。

  單元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在次基礎上,初步體會基數,序數和位值制度。

  單元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在次基礎上,初步體會基數,序數和位值制度。

  單元學習課時:7課時

  數花生(100以內數的數法)1課時

  數一數(100以內數的數法)1課時

  數豆子(100以內數的讀寫)1課時

  誰的紅果多(比較數的大。1課時

  小小養(yǎng)殖場(數的相對大小關系)1課時

  做個百表數(100以內數的順序)1課時

  練習二 1課時

  教學內容數花生(100以內數的數法)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會數、會讀100以內的數。

  2.會用不同的方法來數數。

  3.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在表達和交流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數感。

  4.在數數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認100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數數方法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老帥帶來了一樣東西(出示裝有花生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嗎?引導學生猜一猜,使學生明確盒子里裝的是花生。

  那么,我們怎么知道盒子里到底有多少個花生呢?(板書課題:數花生)

  二、數花生

 。1)想一想,一把花生有多少個呢?學生猜測,小組交流。

 。2)數一數問:一把花生有多少個呢?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先抓一把花生,再數一數。

  剛才你是怎樣數的.?學生匯報:一個一個的數。

 。3)一把花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出來,那三把花生有多少個?誰能快速的數出來呢?

  學生嘗試數一數。

  現(xiàn)在,誰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其它同學呢?

  組織集體交流。教師根據回答板書幾種數法并標上序號。

 、賰蓚兩個的數。

 、谖鍌五個的數。

 、凼畟十個的數。

  教師補充:當我們不能確定是否數對的時候,就可以換一種方法數一數。

  三、應用拓展

 。1)7接龍:老師說一個數,你們說出后面連續(xù)的五個數,看誰說的又快又對。

 、賻熒印"谏。

 。2)接力賽。你們能根據給出的數填寫后面三個數嗎?34,36,38,(),(),()。

  45,50,55,(),(),()。

  (3)排順序。

  學校的運動會快到了,今天老師特地選出了幾位運動員,請看——6名學生上臺。每人胸前寫有一個數,分別是13,11,15,14,16,12,F(xiàn)在請問同學們根據運動員胸前的數將他們排排隊,看誰排的又快又好!

  學生活動。

 。4)拓展: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數,在平時生活中,你在哪兒看到過或聽到過呢?

  四、小結:這節(jié)課你收獲到了什么?還有問題要請教嗎?補評

  板書設計: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 十五 二十 二十五 三十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周末,媽媽買了許多糖果,分給哥哥6顆,妹妹4顆,你對媽媽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辦法讓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樣多?是多少?

  2、老師(出示兩個筆筒)分別裝了27枝送給23個女同學,23枝送給23男同學,學生動手分:讓女同學和男同學分的一樣多。

  3、引入平均數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樣多的5顆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數。25枝就是男同學和女同學分的筆的平均數。

  4、學生討論:你們喜歡剛才誰的方法?導入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tǒng)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tǒng)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6、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

  三、實踐應用

  1、另外一個環(huán)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請你算一算。

  2、根據統(tǒng)計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幾下?

  班級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數632654668646

  3、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2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20以內數的讀寫,組成數序等,使學生加深對數的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2、復習20以內的加減法。

  3、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初步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20以內數的組成及加減法。

  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審清題意。

  教學難點

  關鍵

  教學資源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時間安排教師指導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復習加減法的意義

  二、提高計算能力的訓練。

  三、小結1、出示圖。

  師:這幅圖表示什么意思?怎樣列式計算?為什么用加法呢?

  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6+4=10。

  師:這帽圖還可以怎樣列式?

  生:4+6=10。

  師:在日常生活中,6+4=10這個算式還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例子,說說加法算式的其他內涵。

  2、出示圖。

 。1)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2)學生獨立列出算式。

  (3)集體交流反饋,并結合圖意說說每個算式表示的含義。

  1、做課本97頁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計算答案寫在算式的`下面,以便于連線和比較大小。

  2、做題單中的加減混合運算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讓學生說說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

  3、做課本97頁的第8題。

 。1)比一比誰開的花最美。

  教師說明完要求后,學生獨立完成,做對的你的花才能開得美。

 。2)填空,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同學互相訂正。

  4、做98頁的第13題。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導學生觀察算式,找出算式的規(guī)律后,獨立完成。

  (2)破密碼。

  可以采取比賽的形式,比一比誰最快打開保險箱的門。

  今天我們復習了20以內的加減法。學們利用課余時間還要自己復習兩個加法表和兩個減法表。同學之間還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戲。每個同學對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對。

  學生快速口算。

  討論:指名回答。

  學生做完后,問是怎樣想的。

  學生觀察,分組討論,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題單時,師巡視。作為復習課,不能只是單純地做習題,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系統(tǒng)地整理,因此設計了這樣幾個有價值的問題作為復習課的主線,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在具體問題分析的過程中,總結解決問題的分析思路,歸納解決問題的辦法。

  20以內數的認識與計算教學設計是我們精心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2.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重點:強化學生對年、月、日之間關系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必然聯(lián)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1.課件出示表格,并讓學生填寫表格。

  年()個月

  大月

  小月

  2.填空: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閏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通常每()年里有()個平年,()個閏年。公歷年份數除以()沒有余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數是整百數的,必須除以()沒有余數才是閏年。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1題。

  引導猜測:小明的生日是下個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幾月幾日嗎?

  要求:請用類似“我的生日在教師節(jié)前兩天”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讓其他同學猜。

  2.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2題。

  (1)提問:你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嗎?在今年的年歷上把它們圈出來。

 。2)追問:爸爸、媽媽的'生日過了嗎?在爸爸、媽媽的生日這一天,你為他們做了什么?還沒有過的同學,你打算怎樣給爸爸、媽媽過生日?

  3.完成教材第49頁“練習六”第3題。

  讓學生根據題意,挑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月份,找出×月1日是星期幾,制作一個月歷,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節(jié)日、紀念日。

 。2)算一算這個月一共上課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3)你還想說些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動手做”。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月歷卡,四人一組做框數游戲。

 。1)要求:每次用長方形橫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guī)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2)要求:每次用長方形豎著框出3個數,說說這3個數之間的關系,算出它們的和。

  先指名回答,再將學生的算式隨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尋找規(guī)律。

  得出:三個數的和是中間數的3倍。

 。3)追問:還可以框出幾個數?怎樣框?試一試。

  2.出示教材第50頁“你知道嗎”內容。

  提問:同學們,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個季度一樣嗎?

  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說說從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明確:一年四季與一年的四個季度是有區(qū)別的。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中秋節(jié)快到了,三江的月餅師傅正在忙著做月餅,瞧!新鮮的月餅出爐了

  1、(出示9個月餅)請大家一起來數一數,這堆月餅有幾個(9個)那么9個月餅最接近幾十呢?(10)我們也可以說9個月餅大約是10個。(學生跟讀)

  2(出示43個月餅)這堆月餅有幾個呢?你能一下子數出來嗎?請大家估計一下,這堆月餅大概是幾十個?教師宣布正確答案43個月餅,43最接近幾十?我們也可以說43個月餅大約是40個

  3、那么64個月餅我們也可以說大約是多少個月餅呢?86個月餅呢?

  揭示課題:象剛才這樣把一個準確數看成大約是幾十,這就是估計,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用這個知識來學習加減法的估算。

  二、探究加減法的估算

  1、這幾天到三江買月餅的人可多了,你瞧!這3種月餅是最受大家歡迎的,(出示豆沙月餅28元,蛋黃月餅43元,水果月餅24元)

  2、你能向小朋友介紹一下這些月餅大約是幾元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大約是30元,大約是40元,大約是20元)

  小朋友們真能干,那你能根據剛才估計的數據,幫老師算算買豆沙月餅和水果月餅大約是多少元嗎?你能用算式表示嗎?

  你還能象老師一樣來提問嗎?

  3、四人小組討論:

  現(xiàn)在方老師帶了100元錢去買這3盒月餅,你幫老師想想,我?guī)У腻X夠嗎?為什么夠呢?把你的想法在組內交流一下

  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方法嗎?

  方法一:豆沙月餅大約是30元,蛋黃月餅大約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餅大約是20元,三樣加起來大約是90元,所以100元夠了。(板書:30+40+20=90)

  方法二:3盒加起來是95元,所以100元夠了。

  方法三:100元錢,買豆沙月餅后,大約還剩下70元,買水果月餅后大約還剩50元,最后買蛋黃月餅,大約還剩10元 (板書:100302040=10)

  方法四:100元錢,買水果月餅后,大約剩80元,買豆沙月餅后,大約剩50元,所以買蛋黃月餅夠了。

  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現(xiàn)在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小結:剛才我們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準確數估計成幾十然后再進行估算,這樣計算起來比較方便,象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三、練習應用

  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學準備在中秋節(jié)晚上舉辦一個中秋晚會,要同學們報名參加,四1班有39人報名,四2班有42人報名,請問(1)大約有多少人參加這個中秋晚會?你會估算嗎?(2)四(1)班比四(2)班大約少幾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學為了布置晚會場地可忙壞了,晚會計劃要做70朵紙花,現(xiàn)在四(1)班已經做好了27朵紙花,四(2)班已經做了44朵紙花,請問大約還要做幾朵紙花呢?

  3、剛才我們用估算的知識解決了中秋晚會的問題,在數字王國里也要用到估算,請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數比80大

  31+52 9011 38+39

  請小朋友拿出課桌里的紅卡片和黃卡片,如果是大于80就舉紅卡片,小于80就舉黃卡片

  5、國慶節(jié)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樣安排國慶節(jié)呢?是啊,青年旅行社決定在國慶期間組織50人去杭州西湖旅游,為了讓游客玩得高興,旅行社還特別設計了劃船活動,這里有3種船:

  大船:限乘42人

  中船:限乘23人

  小船:限乘9人

  現(xiàn)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兩條船,可以怎樣去租呢?小組討論交流

  根據小組討論與交流,設計多種乘船方案

  1、大+中

  2、大+小

  3、大+大

  為什么可以租一條大船和一條中船呢?50人夠坐嗎?

  為什么可以租一條大船和一條小船呢?

  小朋友想出了3種方法,租一條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條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條小船需要租金19元,這3種方法哪一種最省錢呢?(同桌交流)

  請學生用手勢表示,說說為什么,大約要花多少錢?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用估算的知識解決了很多問題,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時候要用到估算,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課后反思:

  《加減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教材在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教學中安排了加減法的估算一小節(jié),這是估算正式教學的開始。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媽媽要買三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這一生活情境,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學生了解估算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它簡潔、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思想;谝陨戏治,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體現(xiàn)估算方法多樣化,并能解釋估算的過程。

  因為估算是非常貼近實際生活的,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應用,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采用情境教學法,以即將到來的中秋節(jié)為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將本課的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入到估月餅,買月餅,中秋晚會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1、讓學生學會估數。在估算中,估數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課引入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數數數量比較少的月餅,然后出示一堆數量比較大的`月餅,讓學生意識到當數量很大,很難準確數出來的時候就可以估計一下,從而引出大約,學會將準確數估計成大約是幾十。

  2、討論交流,探究加減法的估算。由于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估算。以往的精確計算已經在學生腦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給本課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遷移,所以在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買蛋黃月餅和豆沙月餅大約需要多少元,然后讓學生提一提類似的問題,通過這些簡單的估算使學生先對估算有一定的認識和體驗,然后再讓學生思考老師帶100元去買這3盒月餅,帶的錢夠不夠這一問題。在討論交流中激發(fā)求易思維,體現(xiàn)估算方法的多樣化。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使學生易于接受,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進行精確計算,有時根據實際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計算比較方便。

  3、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用估算知識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本課的教學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特點:

  1、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

  本節(jié)課我始終圍繞中秋節(jié)這一主線展開,由估月餅,到買月餅,再到中秋晚會,這些情景都是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富于濃厚的生活氣息,能使學生輕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去積極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爭著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提高學習興趣。

  2、體現(xiàn)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個性化。

  在探究100元錢買三盒月餅夠不夠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連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連減的方法,也有的用加減混合的方法進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勵。當出現(xiàn)了5種方法后,再讓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體現(xiàn)了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學法來理解數學、運用數學。

  本課還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比如:在練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數比80大,請學生通過舉牌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有個別小朋友舉錯了牌,還有包括后來的租船問題,讓學生探討哪種方法最省錢的時候,有3個小朋友舉了紅牌,我想這時我應該及時問問他們?yōu)槭裁匆e紅牌,使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找到解題的正確方法,F(xiàn)在我這樣一帶而過,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還是不明白,沒有很好地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

  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

  2、把8個面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哪種分法對?對的在括號里畫“√”。

  二、擴充“平均分”方法,鞏固概念

  1、解讀題意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分一分。 “每2個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樣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請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據乘法意義來分:2個2個地數,8里面有4個2。 2×4=8,4個2合起來是8。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煉不同分法的共同意義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幾個2.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2塊餅干,每3塊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輛小汽車,每2輛一組,可以分成( )組。 12里面有6個2。

  2、提升練習

  16罐蜂蜜,每4罐分給一只小熊,可以分給( )只小熊。 有15個木塊。

 。1)每3個木塊擺一個長方體,可以 擺( )個長方體。

 。2)用這些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四、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10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1-24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07-13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9-21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1-05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11-29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9